当前位置:主页 > 唐宋八大家 > 王安石 > 本文内容

王安石《葛溪驿》宋诗原文|译文|注释|赏析

发布时间:2023-07-19源自:网络整理作者:admin123

王安石《葛溪驿》宋诗原文|译文|注释|赏析

 

 

缺月昏昏漏未央,一灯明灭照秋床。

病身最觉风露早,归梦不知山水长。

坐感岁时歌慷慨,起看天地色凄凉。

鸣蝉更乱行人耳,正抱疏桐叶半黄。

 

 

【注释】 ①葛溪驿:《大清一统志》:“江西广信府,葛溪在弋阳县西二里,亦名西溪。葛溪驿在弋阳县南。”驿是古代供传递文书和来往官吏住宿的旅舍。②漏未央:夜未尽。漏,古代计时器。《说文》:“漏,以铜受水,刻节,昼夜百刻。”未央,未尽。

 

【译文】 秋天深夜,半轮缺月昏暗无光,耳畔只听得计时漏壶的滴水声越来越响;一灯如豆,忽明忽暗,照着旅舍里冷清清的卧床。我病中行役,寒意透骨,最先感受到早来的风霜。梦中仿佛回到了故乡,醒来才知离家乡山远水长。一想到岁时已晚,国事艰难,我毅然坐起,情不自禁地悲歌慷慨;起身下床,眺望窗外,但见天地之间景色凄凉。捱到天明,重登征途,只闻一片蝉声喧嚷。呵,秋蝉无知,竟然托身在叶已半黄的稀疏梧桐上!

 

(陶文鹏译)

 

 

【集评】 宋·曾季狸:荆公诗《葛溪驿》云:“缺月昏昏漏未央。”其末云:“鸣蝉正乱行人耳。”予尝疑夜里不应有蝉鸣,后见说者云:“葛溪驿夜间常有蝉鸣。”此正与“寒山半夜钟”相类。(《艇斋诗话》卷一)

元·方回:“半山诗如此慷慨者少,却似江西人诗。(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二十九)

清·冯舒:“‘江西’安得如此标秀?”(同上)

清·冯班:“虚谷云‘却似’,然却不似。”(同上)

清·纪昀:“老健深稳,意境殊自不凡。三、四细腻,后四句神力圆足。”(同上)

清·许印芳:“此旅宿感怀而赋诗也。首联伏后六句,无一闲字, ‘病身’、‘归梦’、起坐、耳闻,从‘床’字生出。‘风霜’、‘岁时’、‘鸣蝉’、黄叶,从‘秋’字生出。山水之长、天地之色、桐叶之黄,在灯月中看出。早觉不知,慷慨凄凉、乱耳之情,在月昏灯明中悟出。‘正抱’二字,与‘漏未央’相应。此则点明赋诗之时,收束通篇也。后六句紧跟‘秋床’来,而五句又跟三句,六句又跟四句,七句又紧跟五、六来,故用一‘更’字,八句则紧跟七句,乃一定之法。诗律精细如此,而气脉贯注,无隔塞之病,加以风格高老,意境沉深,半山学杜,此真得其神骨矣。”(同上)

清·赵熙:“意境妙。”(同上)

今·吴汝煜:“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,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。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顿挫盘纡而出,并显示其转折变化的深度与广度,因此能极尽曲折往复之致,而造‘可兴可观’的‘绝诣’(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评王安石诗语)。”(《宋诗鉴赏辞典》第202—203页)

 

【总案】 此诗大约写于皇祐二年(1050)。诗人涉足仕途后,对人民贫困、国力虚耗,政治上种种积弊,有比较深刻的认识,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危机。病中行役,独卧秋床,孤寂、凄凉的旅况触动他的忧国忧家之感,自然发兴,写出了这一首壮怀激烈、悲歌慷慨之作。从诗的情调、构思、风格来看,都与杜甫七律相似。诗中兼有赋象、兴象与喻象,运笔雄健深稳,粗中有细,曲折往复,格律严谨,针线细密,又不失流畅明快,堪称一首思深力遒的七律佳作。


欢迎分享转载→ 王安石《葛溪驿》宋诗原文|译文|注释|赏析

相关文章

精品推荐

专题诗词

图文诗词

杜甫诗词网 网站地图 - 王勃 - 杨炯 - 卢照邻 - 骆宾王 - 柳宗元 - 曾巩 - 王安石 - 欧阳修 - 苏轼 - 苏辙 - 苏洵 - 韩愈